人权研究中心 English   |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 
首页 学术资源 人权研究 人权教育 人权培训 人权交流 专家队伍 人权会议 人权动态 张彭春人权论坛 ESG与企业可持续发展 关于我们
   ESG与企业可持续尽责培训
   研究成果
   在研项目
   国际交流
   研究团队
ESG与企业可持续发展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ESG与企业可持续发展 >> 正文
一文读懂ESG进化史
来源: 发布时间:2025年04月02日 18:27
 

ESG与企业可持续尽责公众号

一文读懂ESG进化史

引言:

当“双碳”目标写入国家战略、绿色金融加速布局、消费者用选择为责任企业“投票”,ESG(环境、社会和公司治理)正逐渐成为衡量企业长期价值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。对企业而言,践行ESG是承担社会责任、实现高质量发展、赢得未来的“必修课”。

一、什么是ESG?

ESG是环境(Environmental)、社会责任(Social)、公司治理(Governance)的缩写,ESG不同于传统上对于企业财务绩效的评价,它是一种关注企业环境、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绩效的投资理念和企业评价标准。

ESG三大维度:环境、社会、治理

环境(Environmental)聚焦企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。涵盖碳排放管理、资源有效利用、污染治理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。核心在于企业通过绿色转型,助力“双碳”目标的实现。

社会(Social)关注企业与员工、供应链、消费者及社区的关系。包括员工权益保障、供应链尽责管理、确保产品安全与质量、建立良好社区关系等,旨在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。

治理(Governance)强调企业决策透明度与规范性。涉及董事会多元化、反腐败和反贿赂机制、合规经营、ESG风险管理体系、股东权益保护等,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。

二、ESG的起源与发展
ESG理念的萌芽可以追溯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。在那个时代,西方国家的人权运动、公众环保运动和反种族隔离运动风起云涌,这些运动所代表的价值观深刻影响了社会的各个方面,包括资产管理行业。投资者和企业开始意识到,商业道德不应被忽视,而应成为投资决策中的重要考量。于是,在投资选择中,劳工权益、种族及性别平等、商业道德、环境保护等问题逐渐被纳入考量范围。例如,美国的帕斯全球基金(Pax World Funds)在1971年成立时就明确拒绝投资利用越南战争获利的公司,并强调劳工权益问题;而英国的梅林生态基金(Merlin Ecology Fund)则专注于投资注重环境保护的公司。这些早期的实践为ESG理念的形成奠定了基础。
进入90年代,投资者不再仅仅满足于避免投资于不符合道德标准的公司,而是开始积极寻求那些在环境、社会和治理方面表现优秀的公司进行投资。1992年,联合国环境规划署(UNEP)在里约地球峰会上发起金融倡议,呼吁金融机构将环境、社会和治理因素纳入投资决策。1997年,全球报告倡议组织(GRI)成立,并于2000年发布首版《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》,系统 涵盖了环境、社会、治理 三大维度。
2004年, 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安南邀请全球50家大型金融机构的首席执行官参加会议,并倡议将环境因素、社会因素和治理因素纳入投融资决策中。同年联合国在《在乎者赢》(Who Cares Wins)的报告中首次提出了ESG概念,并通过案例说明了整合ESG要素的企业会有更加出色的财务表现。2006年,联合国社会责任投资原则(UNPRI)成立 UNPRI提出的“责任投资原则(PRI)”将社会责任、公司治理与环境保护相结合,首次提出了ESG理念和评价体系。这一体系旨在帮助投资者理解环境、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对投资价值的影响,并鼓励各成员机构将ESG因素纳入公司经营中,以降低风险、提高投资价值并创造长期收益。
2015年, 《巴黎协定》 的签署 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提出 极大地促进了 ESG 的发展 例如, 欧盟 陆续 出台 了《可持续发展融资行动计划》、《欧盟金融服务行业可持续相关信息披露条例》等相关政策法律文件;在亚太地区,2016年新加坡交易所发布《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指南》修订版,强制要求上市公司披露ESG信息。2020年,东京证券交易所联合日本交易所集团发布了《ESG披露实用手册》。在这一阶段,ESG步入发展快车道,但“漂绿”等ESG造假现象的出现,也影响了ESG的健康发展。
2021年以来,全球ESG发展进入制度化与标准化新阶段。
监管趋严:打击“伪ESG”与强化披露
美国率先行动,2021年3月证券交易委员会(SEC)设立“气候变化与ESG特别工作组”,重点查处ESG违规行为;2022年5月,SEC进一步发布《投资公司命名规则》和《加强特定投顾和投资公司ESG投资实践的信息披露规则》,严格规范ESG产品的披露要求。欧洲方面,2021年3月生效的《欧盟金融服务行业可持续信息披露条例》开启反“漂绿”进程;2024年3月,欧盟《企业可持续发展尽职调查指令》通过,要求企业全面评估供应链ESG风险。2024年4月,中国上海、深圳、广州三大证券交易所联合发布《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》,宣告国内上市公司强制披露ESG报告的时代到来。
标准整合:从碎片化到统一的发展趋势
2021年11月,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(ISSB)成立,通过整合气候披露标准委员会(CDSB)、气候相关财务披露工作组(TCFD)、价值报告基金会的综合报告框架、基于行业的SASB标准以及世界经济论坛的利益相关者资本主义指标,以期制定一个全面的可持续发展披露标准的全球基准,满足全球投资者关于气候和其他可持续发展事项的信息需求。2023年6月,ISSB正式发布《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第1号——可持续相关财务信息披露一般要求》(IFRS S1)和《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第2号——气候相关披露》(IFRS S2),从一定程度上来看,ISSB可以说是全球ESG信息披露准则的“最大公约数”。
三、ESG未来展望
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持续深化,ESG(环境、社会、治理)将在未来几年呈现多维度的演进。环境层面,绿色技术突破与碳中和路径深化将形成双向驱动,可再生能源技术迭代与产业规模化应用加速,全球气候治理机制与企业减排实践进一步融合。社会维度上,多元包容理念从企业治理渗透到供应链体系,性别平等、代际公平等量化指标逐步纳入企业战略规划。治理领域,AI与大数据驱动的ESG评估体系日趋完善, 非财务信息披露标准逐渐走向统一
金融市场中,ESG导向的融资工具持续创新,绿色债券、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等细分品种不断丰富,转型金融框架逐步建立。在地缘经济博弈背景下,区域化ESG标准与全球化实践形成互补,中国"双碳"政策与欧洲绿色新政催生差异化发展路径。自然资本核算、出口贸易合规等新兴议题加速融入ESG议程,科技伦理治理成为科技企业必答题。随着信息披露规范强化与评级体系扩展,ESG正从价值发现工具转化为企业竞争力内核,在养老金融、供应链管理等新场景释放深层潜力。

结语:资本向善不仅是道德选择,更是价值创造的必然选择。未来,那些在ESG转型中率先行动的国家与企业,必将在绿色工业革命中占据先机,书写可持续发展的新篇章。


打印本页 || 关闭窗口
南开大学人权研究中心  CopyRight 20012-2013 南开大学人权研究中心
 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4号南开大学文科创新楼 联系电话:022-23501318